汉上书院旧址位于沙洋大堤与围堤交接处的关庙(铁牛寺)遗址旁边。现在仅剩下一个毫不起眼的小土台。 ![]()
汉上书院是沙洋最早的公办学校。“官办学校虽在中国古代出现较早,但沙洋却在清乾隆以前都没有一所官办学校,只有少数的私学。虽然沙洋古代教育不发达,但历史上,沙洋却人才辈出,文人骚客众多,明清时期曾有十多位沙洋人在朝为官,明朝的李侃、黄点更是‘宦业登诸史册,学业推重乡闾’。最有名的当属北宋末年至南宋初期沙洋出现的一位文化名人朱震。”![]()
朱震,字子发,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理学家,宋徽宗政和年间(1111—1117年)考中进士,初任县令、州官。高宗绍兴元年调任翰林院大学士,后任太子讲读官。朱震对经学颇有研究,尤其精通《周易》,著有《汉上易解》等哲学著作,人称汉上先生。![]()
清乾隆八年(1743年),直隶省河北任丘人舒成龙调任安陆府荆门州知州。舒成龙非常重视教育,并对朱震十分推崇。“他(舒成龙)寻思,沙洋区区小镇,能出这么多才华出众的人物,一定有其特别之处。于是上任伊始就来沙洋视察,并专门到汉江边查勘地形。当亲眼看到那汹涌澎湃的汉江、繁荣兴旺的市场和川流不息的人群时,他找到了答案,沙洋乃‘汉水灵秀所钟欲也’。随后就决定,在汉江边修建一所书院,选送沙洋地区的优秀子弟到此读书,为国家培育更多人才。”![]()
“当时,清政府鼓励书院建设,并出钱资助各地建立书院。因此,沙洋的书院建设很快立项。院址选在大堤上的关庙旁,通过加宽堤基后,再在上面建房。在舒成龙的亲自督办下,经过两年的筹划和施工,书院于乾隆十年(1745年)落成。为了纪念理学家朱震,便将书院命名为‘汉上书院’。”从《荆门州志》上记载来看,汉上书院内建有北楼三楹、东西厢房各三楹及耳房,设讲堂、教职工宿舍、学生宿舍等。共耗银1500两。书院招收官绅富户子弟和选拔有培养前途的学生数百人在此就读,并发给一定的津贴。授课老师大都为本地的名儒,主要教授《四书》《五经》等儒家经典,为科举取士“养其贤才,以供朝廷之用”。 ![]()
道光年间,因大堤崩岸,书院几乎淹没水中,而被迫后移。咸丰年间又毁于兵火。同治九年(1870年),刚上任的荆门直隶州同知王庭桢到沙洋视察堤防,在堤上,当看到昔日颇具规模、享誉全州的汉上书院,如今已是残垣断壁、一片荒凉景象时,很是忧伤。为重兴沙洋的教育,于是,协商地方官员,筹资对书院进行了彻底整修,使之恢复如初,重新招收学生在此读书。清末,汉上书院随着科举制度的废除而停办,书院的房舍也因无人管理而损坏,并最终倒塌。 虽然汉上书院已被废除一个多世纪,“汉上书院”几个字也已在人们的记忆中渐渐模糊,但它却与马良的内方书院、十里铺的龙蟠书院、后港的长林书院等封建官办学校一起,代表了沙洋古代教育的一个时代,记载着沙洋教育的过去。 汉上书院的今天 ![]()
汉上实验学校项目基本情况:据了解,沙洋教育重点工程——汉上实验学校场地平整已完成。汉上实验学校位于荷花北路东侧,与孔家湾公园毗邻,附近的荷花路与长林路交叉路口有2路公交车经过。![]()
目前,汉上实验学校教学行政综合楼工程施工招标于2015年4月11日在沙洋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网发布招标公告,2015年 5月 4日在沙洋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四楼开标厅开标,并于2015年5月 4日完成评标工作。![]()
县政府常务扩大会议专题研究:5月5日,县长谢继先主持召开县四届人民政府第52次常务扩大会议。会议专题研究了沙洋城区学校建设相关工作。
|